备前宰相_第六十九章 以工代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九章 以工代赈 (第5/8页)

那么可以在救灾的同时还能兴修水利那个。”

    秀家:“父亲问得是‘以工代赈’吗?”

    秀吉:“就是这个,快快详细于我说说。”

    在古代社会,能够像古代明国这样在大灾之年由朝廷出力救助的国家少之又少。

    像欧洲诸国如果发生灾害,往往领主们往自己的城堡一缩,窝在自己的城堡里吃着囤积的粮食,至于城外的领民,谁会去管他们的死活。

    这种社会观念千百年传承下来,导致了现如今欧美国家面对灾害时候依然以自我救助为主。

    但是受明国影响的东方文化圈不同,面对灾害时候往往会由朝廷出面,提供必要的粮食钱财,分发次年的种子和工具帮助百姓渡过灾年。

    只不过明国和朝鲜的君主出于善意的举动,却因为种种原因使得这些实惠无法落实到百姓手中。

    而明国的百姓阶级也非常分明,普通百姓与乡绅一样都是平民,受到法律保护,乡绅又凭什么要主动出手相助呢?

    相反签了卖身契的佃农、奴仆,会被地主们视同私有财产,为了保证财产能持续为自己效力,才会掏出少的可怜的物资,帮助他们渡过灾年。

    再加上明国中央集权王朝对于那些提供帮助的乡绅不仅没有赞美,还对他的行为有多种质疑。

    最直接的话来说就是“他与你本无牵无挂,你凭什么出手相助,你是不是想要造反?”

    对于乡绅来说,既然当权者不仅不会赞美我的善心,还会因为我的善心质疑我,让我不得安身。相反如果我跟着别人一起烂,我还能收获土地和佃户,那么我又凭什么作出这样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呢?

    所以在明国古代王朝往往有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君主出钱出粮想要救济灾民,结果下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