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零小农女_分卷阅读31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17 (第3/4页)

帕、头巾之类的货物,改变了单一的鸡毛换糖经营方式,增售日用小商品,并逐渐以此为主业。

    换糖人应时而变、与时俱进,开始转变经营策略。20世纪70年代后期,一些换糖人专做长途贩运生意,逐渐也由此形成了一只小商品采购大军。同时,其中部分心灵手巧的人开始自己摸索加工一些小商品,在集市上卖给外出的换糖人或者消费者,于是,一个自发的小商品市场悄然形成,这就是今后要享誉世界的义乌小商品城的前身。

    杨梅他们这次要去的,就正好是这个自发形成的小商品市场。

    从偶然同路的易富、易强两兄弟的口中,杨梅得知这个市场已经由自发过渡到了政府接管。这时候的义乌,还只是一个县级城市,由县政府接管的市场位于县城湖清门附近,被称为‘湖清门市场’。

    有了管理的市场与散漫的野生状态完全不同,虽然都是露天,但已经在铺设了水泥板的地面上,整齐的划分出了七百多个固定的摊位,这批拿了营业执照的合法商户们,正是靠着正规化的管理与经营,让市场健康有序的成长着。

    杨梅知道,义乌小商品市场很快就会迎来它的第二次、三次,甚至第四次飞跃式的建设和发展。这一趟出来,总算是来对了!

    心里有了盼头,似乎这一路的艰难旅程都变得不那么无聊和难受起来,特别是这易家兄弟,正是从小就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换糖人。滔滔不绝的闲话和不时变换的主题深深的吸引了杨梅,经过她如饥似渴般的追问,这个年代的大概情形在她的脑海中更加形象和立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