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943一连串的丑闻,市值蒸发100亿美元! (第6/7页)
20世纪70年代末,高盛明文规定下来的14条业务原则中,最重要的一条便是:“客户利益永远至上”,然而,一再爆发“丑闻”的高盛却在用事实证明,赚钱与否远比客户利益重要。 迈克回忆:“高盛文化的变化始于保尔森下台,贝兰克梵上台。此前高盛完全是一家投资银行,以顾问业务为主。而贝兰克梵则代表了一帮交易员。” 查看贝兰克梵的简历可以看到,1994年,贝兰克梵被任命为高盛大宗商品部门联席主管,并于1997年被调往伦敦,出任固定收益部门联席主管。 对于交易员来说,最早根本不需要和客户接触,他们只需要坐在电脑屏幕前,根据信息分析,买入卖出。此后,高盛业务的增长全部来自自营交易。 “到了2009年,当时高盛的顾问业务已经不到总额的20%。可以说高盛不再是一家纯粹的投行,它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我们当时很多合伙人都在感叹文化的转变,不光是高盛,所有大投行最大的问题,就是利益冲突的问题。” 迈克补充道:“格林斯潘这帮自由经济派认为市场可以解决问题,但是有时候市场的解决方式大众承受不了。另外,他们还认为随着计算机的兴起,不可能再给客户带来20世纪30年代那样的危机,各种计算机模型能够把风险降到很低,但关键是,电脑还是被人掌握的,有贪婪就容易出问题。” 迈克离开高盛的一个原因也和文化有关,“当时来了一批新的MD(董事总经理),大都是交易员出身。公司让我也去做衍生品交易,我认为这不是我想做的。” 渣打集团宣称:“曾经客户是上帝,而今,高盛屡遭质疑的是赚钱第一,而置客户利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