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98 (第2/4页)
反? 这下乡民们慌了,纷纷问如何办才好。 周广清这才跟他们说,怕朝廷追究下来,不如先把自己撇清,写个呈文到县衙,声明自己并未进城闹事,本官也为你们平了粮税,你等照常缴纳。如此一来,官兵去抓那带头的,也抓不到你们身上。 于是没过七天,数百呈文便都到了周广清堂上,人人表示自己并未参与此事,听从朝廷调遣,谨遵律例,却是与那带头的人划清了界限。 官府贴了告示通缉此人,悬赏三百两。 不久便有人向官府举报。 没成想,逢着一日,风和日丽,那人竟自己来投了案。 乡民得闻,一时万人空巷,观者如堵。周广清到得县衙堂上一看,但见堂中所立之人,竟是丰神俊朗,渊s岳峙,浑然无有半分暴民匪徒之态,一身坦然平静。 反观周遭乡民,个个目光闪躲,面有愧色。 张遮至今还记得,周广清多年后在吏部值房里提起此事时,满面复杂,像是旧年那件事历历浮现在眼前,余下的是满怀唏嘘。 周广清也是名能吏。 张遮认识他,是因为两人曾在一处进学。只不过后来他放弃了,周广清考上了。 只可惜,周广清运气实在不算好。 鄞县事后,他升了官,当了府台。但京中三年一考绩,也不知为何,连着两回没拿着“甲等”,始终在五品上下徘徊。眼看年纪大了,竟不得往前进一步。 负责评绩的官员对此讳莫如深。 张遮听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