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一十九章 大邑蜀窑 (第2/4页)
一系的传承,是宋后的窑口。” 周至不禁竖起了大拇指:“张老对瓷器的研究够深入的。” “别给老头戴高帽子。”张老摆手:“说说你断这小盘子的理由。” 周至笑道:“张老所说的这个‘大邑无白瓷’的推论,其实最早来源,是登录于《半岛晨报》的一篇文章,因为杜甫曾经有一首诗作,叫做《咏大邑瓷器》,一作《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诗云: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对吧?” “对,文章里论证了这首诗,认为乃是‘孤证’,大邑既无窑口,也无实物左证,因此是作不得真的。” 周至笑道:“可是这所谓孤证,乃是文章作者见识不广之故。” “这却如何说?” “首先我们来考证这首诗,关于它的注解,清乾隆版《大邑县志》卷二《人物·流寓·唐》中,关于‘杜甫’词条记录得很清楚:大邑距崇庆州止一舍。少陵至州治东阁观梅,时过大邑,晤邑令,访瓷窑,有‘大邑出瓷轻且坚’句,详见艺文。” “文中‘舍’为古代计算里程的单位,即三十里。‘邑令’指县令。大邑县令韦班是杜甫友人。诗中‘哀玉’形容瓷器碰触声音凄清如玉。诗里说,大邑烧的瓷器重量轻、质地坚韧,敲击声响如玉,名传锦城,比霜雪还洁白。” “由杜诗可见,杜甫向大邑县令韦班乞瓷碗在先,访大邑瓷窑在后。” “而历代学者对杜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