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两百八十五章 奠基者们 (第2/4页)
访变得对做学问有益?这不是把事情越搞越难吗?” “韵学这门功课,有很多人了解吗?”周至对于老刘和池薛荔的思路有些不理解:“这难道不是一个很好的推广机会吗?” 池薛荔和老刘对于周至的思路更加不理解:“在元宵晚会上说两句,就算是推广了?” 池薛荔更是愤怒:“肘子你别把人人都当成是你好不好?!音韵学这么门课是我们中文系的必挂科目首选,没有之一!”wap..OrG “欸?池jiejie你们用的什么教材?是唐作藩先生的《音韵学教程》与《上古音手册》吗?” “《汉语音韵学常识》!”池薛荔更加生气了。 说起这门学问来,近代的传承脉络其实非常的清晰,大体可以分作“家学派”和“国学派”。 其中有几个人是绕不开的, 第一条路子就是乾嘉学派的戴震,及其大弟子段玉裁,段玉裁又传与王念孙,王引之,辜少咸主要是受这一派的影响,之后是辜家几代子孙。 这一路一开始基本是私学,家学的路子。 第二路是章太炎,及其大弟子黄侃,黄侃主张“为学务精”、“宏通严谨”。其所治文字、声韵、训诂之学,远绍汉唐,近承乾嘉,自成一家,多有创见。 这一路算是家学和国学结合,黄侃出身成都名门,父亲是成都知府,自幼严格熏陶,结果却跑去宣传革命,被学校开除,后来去日本留学才结识的章太炎。 第三路是王力,这个就是纯国学派,年轻时候考进清华大学国学研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