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一十六章 小玉器 (第1/4页)
真品依旧是真品,但是还是民窑的,大家争议的点在这是哪一代的民窑。 这个小赏瓶胎足近釉的地方有一个细小的锯齿痕迹,虽然经过修整,但是还是能够看得出来一点点刮胎的痕迹。 有这一点基本就说明是纯手工的物件儿,最起码,不是工厂标准轮子批量转出来的了, 这个锯齿痕迹也是乾隆后小件民窑瓷器的常具特征,甚至官窑偶尔也有,因此这件器物,肯定是清代乾隆后的了。 接下来就是研究祭蓝的发色。 祭蓝是官家祭祀器的高档釉种,一般命带早中期使用的是苏料,回青料,呈现颜色为靛蓝,就是蓝色沉淀到有些发黑。 明代晚期因为苏料和高档回青料资源紧张,清代开始从回青料里边提取出最顶级一种料,蓝中泛紫,称作“佛头青”的釉料作为烧造祭蓝的釉种。 到了乾隆后期,国力下降,佛头青料也少见于烧造器皿当中,胎料和色料都进一步变得粗糙。 “这只赏瓶的胎比较轻,说明是手工抟泥;” “釉色比较生硬呆板,不及乾隆前期纯正,更难敌康雍时期清新澹雅。” 见到老李的神色开始变得生硬呆板,周至笑道:“不过生硬呆板在这里也不是贬义词,因为这种生硬呆板,恰恰是清后晚期祭蓝瓷器的特征。” “因为到了同光以后,那样的釉色只能称作‘轻浮’了。” “配上底部的褐釉圈底,这是清中后期祭蓝瓷器常有的特点,‘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也正正规规符合官样……”最后周至说出了鉴定意见:“这件瓷器是真品,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