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九章 家臣集往 (第6/7页)
其一就是由于镇国家老的特殊性,除了需要在冈山总管政务的户川秀安和参与配合的明示景亲外,其他的家老全部就藩,每个季度回来几天议事。 这么做的好处很明显,就是镇国家老可以更好的行事职权。 第二个想法类似桃山时代秀吉对于大名集往的要求。即家督必须在大坂居住,领内的事物交由家老和嫡子管理。 这么做的弊端很明显,历史上的经验告诉我们,这样会使得被集往的大名对主家离心离德。 扪心自问,你作为领主,不能掌握领内事务,成为了空有名头的虚衔,会不会担心家臣在领内造反? 要知道武士阶级最初可都是公卿家在全国各地庄园的泥腿子管家,公卿家沉迷京都纸醉金迷的生活才使得他们对各地庄园掌控力减弱,最终被土地的实际控制者武士阶级下克上。 桃山时代,秀吉也要求各地大名到大坂集中居住,那些大名怎么可能不担心家中的领地被那些豪族折腾成什么模样?回去之后领地还姓自己的吗? 于是在桃山时代有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那就是经常有正值壮年而选择隐居的家督,让名义上家督的是儿子去大坂参勤,自己则退回到领地于幕后掌握一切。 毕竟是隐居了,再出来管理领地的事物,会给丰臣秀吉留下改易的把柄,因此领内的事物名义上是由老家督时代的老臣合议制定,实际上还不是老家督一句话的事情? 德川家康本人就是这个政治形势的最大受益者,因此他很明确的知道其中的弊端。 丰臣秀吉家臣集往的形势根本不能有效的对大名家进行约束,德川家康索性卖个面子,让各地大名每隔一年前来大坂参勤交代半年,以此来强调德川幕府和底下大名之间的纽带。 要只是身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