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前宰相_第四十一章 羽柴秀次的宴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一章 羽柴秀次的宴会 (第1/8页)

    对于此时的秀吉而言,征讨纪伊的宵小压根不需要他亲自出马,他现在揽下总大将的职务,最终还是会依照最初的安排,交由羽柴秀次作为阵代总大将出阵。

    织田家的事情经过近10天的发酵终于告一段落,秀吉在请示了织田三法师后,就带着部分大名前往京都接受叙功和官职的晋升。

    秀吉凭借此次战胜织田信雄和德川家康的威势,再加上对公卿家的威逼利诱,将自己官职前的“权”字去掉,成为实质上的中纳言。

    秀吉的目的当然不止于此,他已经开始接触京都的足利义昭,希望可以被他收养为养子,期望继任征夷大将军。

    征夷大将军在日本历史上,原为大和朝廷为对抗虾夷族所设立的临时的高级军官职位,本应于停战时即功成身退。

    “夷”其实是指曾在本州和北海道居住的虾夷族(阿伊努族),自从源赖朝于消灭把持朝政的武家政权伊势平氏及东北豪族奥州藤原氏之后,出任征夷大将军创立镰仓幕府,一时间能够统领各地诸侯与军人,故一直保留着将军之头衔,以后的幕府将军皆袭用“征夷大将军”之官位。

    但是征夷大将军是令外官,不在公卿之列。大宝律令后日本实行的是太政官制,常设的最高首脑是左右大臣。

    这也是为什么德川家光明明都是正一位征夷大将军,天皇依然赐予其从二位左大臣的原因。

    依照旧时的制度,室町幕府对于征夷大将军的授予制度一般是由左马头→左近卫中将→右近卫大将→征夷大将军这样的晋阶顺序。

    而秀吉此刻选择在从三位的位置上停滞不前,目的就是为之后平级受领右近卫大将做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