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 140 章 第 140 章 (第6/7页)
人没关系,他们儿子要是考了功名,可是要去京师参加会试和殿试的!要是真考上了却因为这事儿影响了前程,岂不是白读了那么多年的书? 在女儿嫁进城和儿子考功名之间该选哪个,那不是显而易见的吗?反正脚大那么一点又不是嫁不出去,当然是儿子的前程最重要。 随着“檄书出地震来”之类的传言伴随着朝廷宣谕逐渐传开,像刘三石这样的人家不在少数。 当然,暗骂京师那小神童多管闲事的人家也不少,只是都不敢到京师去骂罢了。 临近腊月,南京大雪纷飞。 文徵明正跟他父亲的同僚、自己的书法老师李应祯围炉夜话,他随着李应祯苦练书法已经大半年了,一手字瞧着已有几分端方清润的神/韵。 李应祯同样是苏州人,与吴宽他们交情很不错。 如今李应祯在南京官署养老,根本没什么要紧公务要办,也不必管官场上的迎来送往,平时无非是练练书法、指点指点学生。 今儿李应祯闲居家中,见文徵明特意过来相陪,不免笑着和文徵明聊起吴宽他们的来信:“匏庵收的这个学生可真是有趣,既写得出《讨‘金莲癖’檄》那样凌厉的文章,又写得出《与父书》这样逗趣的谐文,不知当他老师是会格外头疼还是会格外开怀。” 没错,吴宽也把《与父书》给远在南京的李应祯分享了一下。 文徵明闻言却莫名想到了自己许久没见的好友唐寅和祝允明。 自从认识了这样两个朋友,文徵明也时常不知该气还是该笑。 想来身边有个这样的亲朋好友,大家都有着差不多的心情。 说起来,祝允明还是李应祯女婿来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