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 141 章 第 141 章 (第2/6页)
听过他那道《讨‘金莲癖’檄》,你说他才四岁大,上哪知晓旁人‘文必金莲’的?” 这个年纪的小孩儿上哪儿听yin词艳曲、看香艳传奇? 文徵明说道:“他不是说了吗?是那位钱状元给他讲的。” 唐寅他们这才知道原来还有个写了致谢名单的版本。 唐寅一拍大腿,乐道:“怪不得突然连匏庵先生他们都在痛骂‘金莲癖’,原来是这小子挨个点了名。这小孩儿胆子可真大!” 座中的可都是聪明人,哪会想不明白其中关窍? 祝枝山也觉得这小子胆子够肥的,也够得他那几位老师的喜爱。 换成他们这么做,别说让老师写诗相和了,恐怕只会当场被老师逐出师门! 这小孩投胎投得巧,生在状元家,长在皇城根,平日里往来的皆是能入翰林的饱学之士。 这终日耳濡目染之下,哪怕只有三分天分怕是也能养出十分的出息来。 好在祝允明他们几人大多也是少年成名,平日里时常与诸多吴中名流往来,倒不至于太艳羡文哥儿的好运气。 几人聊着聊着,都对文哥儿这位小神童颇感兴趣。 祝允明兴致盎然地提议道:“不如我们都写首诗去与他交个朋友,随着岳父写往京师的信给匏庵先生带去,一来可以请匏庵先生为我们指点几句,二来可以托匏庵先生把我们的诗转交给王家那位小神童。”祝允明越说越觉得有意思,“要是他能给我们回首诗,我们就知道他是不是真的三四岁就能诗能文了!” 唐寅听了祝允明的提议,自然是第一个响应,还饶有兴致地说道:“既然这位小神童是匏庵先生的弟子,字肯定也写得不差吧?等我激他写给我们瞧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