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19节 (第5/5页)
亲见柳大人考前私会他人,他就是个道听途说的二传手qaq。 可密谈既叫密谈,自是只有你知我知。 那你我到底谈了什么,还不是任他编什么是什么? 他把心一横,心道这关口,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稍后问询,他一定咬准二人勾当,于是沉心静气一门心思开始编排说辞。 第一个提上堂问话的,是春秋房的同考李冶。 显然,锦衣卫早已伺候过一轮。 都说刑不上大夫,李冶提上来时,看着还是个体面人,不见任何外伤,只是精神状态很有些萎靡。 他眼神瑟缩,全无抵抗。 问及关节,更是有什么说什么。 春秋小房,设同考二人,所有本经为春秋的学生卷子,统一分给这房批阅。 流程与府院相类,二人各领一半卷子。每卷一人主阅写批语,另一人就负责复审。 最后,各人向主考推荐各人主批的卷子。 科场无论哪一级考试,都有个不成文的规定。 那就是第一场定生死,二三场定排名。 也就是说,每房荐卷,专看第一场八股,第二三场只要文字晓畅,不拖后腿就成。 直到卷子成功投递到主考那,各房须定名次,才会评一评后两场。 但经魁以外的卷子,主考大抵是不会细看的。 正是钻了这个空子,当同为春秋本经的沈宽找上门,李冶才敢拍胸脯揽下这单生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