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之都别碍着我捡漏_八零之都别碍着我捡漏 第20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八零之都别碍着我捡漏 第208节 (第6/8页)

做出的瓷器,不想赔钱,想好歹换三瓜两枣补贴家用,这就是磅礴的历史大背景下,最真实的小老百姓心态。

    范老先生听着,微点头:“说得很好,史书寥寥几笔,写的是庙堂之高,但是这小小一款瓷器上,记载的却是小老百姓的柴米油盐,管你皇帝是谁姓,他们辛苦熬眼烧造出来的瓷器,不舍得打碎,就此流入市场。”

    旁边那中山装文博专家恍然:“这种纰漏怕不是只有一件两件,或许是那么一批,或者一段时间的错,可能大部分在漫长历史中被发现被销毁,但是也有极少量,流入了寻常不识字百姓家,做为普通器具,这种寻常老百姓,日常使用的杯盘,谁也不会特意去看底下的款,甚至他们自己都不识字,至于那文字狱,更是落不到他们头上。”

    范老先生:“可能是侥幸吧,清朝几十起文字狱,并没有涉及陶瓷器具的,所以这藏在盘底的错版底款,就这么成为沧海一粟,侥幸存活了二百多年。”

    范老先生这么一说,算是一锤定音了。

    这就是正品了。

    众人一时都颇为稀罕,纷纷围观,更有人稀罕至极:“那这件算什么,算是清朝错版?这东西可稀罕了!”

    范老先生笑了:“确实,少见,我见过这么多瓷,只听说过一件,当年溥仪先生清退时,据说宫里头一件上等青花大瓷,底下竟然也是大明康熙年制。”

    大家听这话,恍然,又惊讶,感情宫里头都有大明康熙年这种笑话?说出去一般人都不信!

    这么说话间,牛经理盯着那瓷器,心里不是滋味了。

    要知道文物商店经营瓷器,都是要看业绩的,收到好的,大价钱卖出去,这也算是经理的业绩,结果他有眼不识泰山,底下鉴定师说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