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明_戏明 第37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戏明 第374节 (第2/7页)

明文选》与《八先生文集》之类的古文,真正用于科举的应试时文反而教得不多。

    哪怕八股文发挥自我风格的余地很小,可只要目前的翰林院有这样的偏好,那么文风上带上那么一点韩柳等人的味道便是有好处的。

    丘濬一向最不屑钻研考官喜好投机取巧之人,可轮到文哥儿去应试,他还是希望方方面面都不出差错。

    文哥儿又不是没读过《八先生文集》,现在只是复习一下罢了!

    作为一个常年对文哥儿坚持双重标准的偏心人士,丘濬并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有什么不妥当。你家有孩子,你难道不偏心?

    (丘家儿孙:?????)

    文哥儿拿到《柳宗元集》一瞅,这书还是很友善的,先把每一卷的目录列在前头,可比老丘的《大学衍义补》编得好多了。可见专业的事还是要交给专业人士去做!

    作为一个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娃儿,光看目录就会发现诸多熟悉的篇目,比如《江雪》,比如《捕蛇者说》,比如《小石潭记》《始得西山宴游记》。

    大多属于人人都能背上几句的名篇。

    时人对文集大多是按文体来分卷,文哥儿有意识地跳过表铭之类的文体,直奔自己最感兴趣的游记类,给老丘念起了赫赫有名的《永州八记》。

    跌入人生低谷果然是古代士大夫的创作高峰期,无数名篇佳作都是他们郁郁不得志的时候创作的,比如屈原的《离sao》,杜甫的诗,还有柳宗元他们的散文!

    兴许是因为打顺风局的人大多都只能写些千篇一律的应酬文学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