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零九章 府试 (第5/6页)
关范文,那难度自然直线提升,对于字面意思的了解都懂,集注也能背上来……但这跟写一篇完整的议论文之间还是有不小差距。 简单抬头观察过后,朱浩也要认真审一下题了。 字面意思不成问题,两道题都属于那种一看就容易上手,却让你找不到论述方向那种。 第一题相对简单一点。 是说齐宣王……就是那个“有事钟无艳没事夏迎春”的齐国国君,对于自己不太自信,问孟子,你看我这样的人能治理好国家吗?孟子就给他讲解了一下如何以道德、仁术治理国家的理念。 孟子提出,我听说齐王你见到有人拉着一头牛准备去祭祀,你问清楚目的后,就想把牛放了,手下人问你那就不祭祀了吗?你说就用一只羊来代替吧。有没有这回事?齐宣王说有。 孟子便说,你有了这份仁心,就能治理好国家了。 齐宣王说,我不是因为仁心,而是吝啬,觉得用一只牛去祭祀太可惜了,用一只羊能省钱。 而后孟子便笑着说,这便足够了,抛出“君子之于禽兽,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rou”的理论,意思是只是因为你看到了牛从你面前过去,因为仁心所以才放其一马,如果是一只羊从你眼前经过的话,你也会不忍心,这说明你很宽仁,必然能成为明君。 科举中论仁术治国,本来没什么问题,属于基础考题。 谁在练习写文章的时候没写几篇仁、德治国的时文? 随便对付几句,第一篇文章就有了。 只是朱浩必须要往深处考虑一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