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八章 一家欢喜一家愁 (第5/6页)
知的袁汝霖,他能说什么呢? 人多人少不是重点,重要的是参与竞争的人才学和水平更高。 县试是初级考试,理论上不设门槛,参加的人最多。 但其实并不是如此。 县试一般都是三年两考,一次取四十人,安陆州两县会取八十人。 府试基本也是三年两考,但安陆州毕竟不同于大府,一次能取四十人进入院试就算不错了。 这意味着每次安陆州两县县试过关的八十人,有一半不能通过府试,三年两届就有八十人不通过,而过县试的普遍年龄在十五岁到二十岁之间,明朝人平均寿命不到五十,意味着一个考生过县试,只要通不过府试,还能连续考三十年以上。 这也意味着十个“三年两届”,会产生至少八百个“落榜生”,他们会在每次府试时角逐那四十个名额。 刨除一些知难而退,守制不能参加的,每次府试的参与人员平均有六七百人,其实并不少。 推进到院试,情况也差不多。 大明中叶的院试,只是在本省提学到各地监考岁试时附带完成童生院考,而科考时则因为有后续录遗等以至工作繁忙,并不附带院考,也就是三年一届。 安陆州地狭人少,每三年只有不到二十人能考取生员。 而安陆州每三年两届府试就有八十人通过考核,算下来三年将会有六十人不能通过院试,好在参加院试的年龄平均在二十岁开外,考不到十届,一次参加院试的人仍旧有四五百人之众。 四五百人角逐不到二十个名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