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_第二百九十章 教育公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章 教育公平 (第5/6页)

是刚考过县试的袁汝霖也来了,两位先生范以宽和唐寅都在,陆松、京泓、朱三和朱四这四个同学也没谁缺席,课堂人员难得这般整整齐齐。

    “想必你们知晓了,朱浩和袁汝霖在前日县试中过关,接下来还有几场考核,王府已跟儒学署那边打过招呼,暂时不去参加了。”唐寅笑着说道。

    大明的县试有一点好处,除了第一场的四书文考试外,后续几场可以选择性参加。

    但要是通不过第一场,其他一切免谈,实际上后续参加考核的一共就四十个名额,类似于儒学教谕署的内部考试,已不需要对外张榜公布成绩……就四十个人,都知道谁过关了,公布与否还有意义吗?

    后续几场考的是五经文、策、论、算术等杂项。

    大明科举一直到清初,科举中对于试帖诗、赋并不考核,也没有什么“圣谕广训”这种官方制定的用于洗脑的背诵读物,考察更接近于考核应试者的才能,一直到满清乾隆年才恢复唐宋时诗赋的考校。

    明朝科举评定成绩的关键,就是四书文的好坏。

    眼下朱浩因为考中县试案首有一定争议,王府为了避免朱浩去参加后几场考试时,被士子围堵刁难,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干脆让朱浩留在王府,备考三月的府试。

    唐寅续道:“府试考校的日子也定下来了,因为邝知州将会在三月底前卸任,府试提前至三月中旬,也就是三月十五进行,留给朱浩和袁汝霖备考的时间只有一个月,你俩可要加把劲咯。”

    朱四不解地问道:“唐先生,不是说朱浩已考中县案首,后续考试不参加也能得生员功名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