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20 (第3/4页)
挂着铁锥的墨线,垂直后轻轻一弹,便在木板上留下了一条垂直的墨线。照此方法,他又在靠后的位置的木板上画了一根垂直的墨线。 接着在两块木板旁边分别立了一根竹竿,和那两根墨线保持平行;然后在两根竹竿上横放了另一根竹竿。 如此捣鼓了半天,薛崇训调整角度,让横放的那根竹竿斜向上瞄准了悬崖顶。接着他开始用木工工具记录斜竹竿的角度,画在宣纸上,用量角器测量出角度……角度约五十度。 就在这时,一骑飞奔而来,大声喊道:“明公,赵司判报,已测出到山脚的距离。”骑士奔至人群外面跳了下来,大步走进来,双手拿着一张宣纸躬身呈了上来。 一个书吏接了宣纸,复拿到薛崇训面前。他接过来一看:一百一十三丈。 薛崇训默不作声,拿了自己测量的角度和赵司判的数据离开了原地,走到一旁的大伞下,大模大样地说道:“笔墨伺候。” “得令!” 这哪里是战场,就跟某王公贵族出门郊游一般!周围的胥役军士忙活着侍候薛崇训,搬书案的搬书案,磨墨的磨墨,场面实在好笑至极。 薛崇训刚坐下,就有工科的官吏急忙围住刚才递宣纸的书吏,问道:“多长?” “一百一十三丈。” 众官吏急忙在自己的本子上记录,边伸长了脑袋去瞧薛崇训在写划什么。他们的求知欲来源于应用,新的测量高度的办法(虽然粗糙),只要学到手,就是一项本领,对工科官吏的仕途发展是很有好处的。 薛崇训将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