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下陈埭去挑滩 (第1/5页)
黄昏的海滩上,太阳的余光洒落在那一大片海滩上,泛着淡黄色的光彩。正是四、五月时分,已经是回暖的季节。在那一片滩涂上,忙碌着一群“种滩”的人。 我说“种滩”闽南人大都能听得懂,在我们这,当地人把“海蛏”叫“滩仔”所以在海边生活的人们,年复一年地在这一片滩涂上,不断地“种滩”“养滩”和“挖滩”海蛏,又称“蛏子”、“青子”是一种海洋竹蛏类甲壳动物。海蛏的壳薄而脆,rou味鲜美。它们生长在海边滩涂的泥沙里,因此,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就把这些滩涂开发成养殖场。当然啦“种”就是养;“挖”就是收成。 不管是清晨或者是黄昏,经过沿海大通道的人们,都能在湿湿的空气中闻到海边滩涂传来的阵阵淤泥香味,这是大海边的人们,已经习惯了的一种芬芳。 而在早晨或者黄昏,是种滩人出没在这里最频繁的时节。从这个四、五月份开始,海蛏就长大成熟、并可以买钱了。于是,当太阳还没上来的时候,种滩的人们就开始忙碌于海边的滩涂上。这个时候的收获,都半是卖给批发商的。而到傍晚时分,那些零零散散的种滩人,则多半会挑着一小箩筐一小箩筐的海蛏,在公路的某个地方摆起摊来,把刚刚从海滩里挖出来的“滩仔”卖给车来车往的过客行人。 也就在大约一个多月前,我经过这里,当时只有一个摆摊的人在这里卖海蛏。那时我想买,就停下车来,问一斤多少钱。摊主人回答说:“一斤10元钱!”所以我估量一下,觉得还是买条鱼来得划算,就与他买了一条鱼。不过,也就在前一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