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故乡的古井 (第2/8页)
一口“古井”大概是清末咸丰年间祖上开挖的,在当时的构造上,确实有她的过人之处。 圆圆的井盤是用整块花岗岩石钎凿而成的,约有70公分左右的高度,7公分左右的厚度,下大上小塔式模样,内外打凿得十分光亮。这样的高度,是为了防止小孩子们到井边去玩,不小心出现危险,可见祖上造井之时的良苦用心。 闽南故乡的土层,多半是红壤横积层土层,故此不易塌方,很容易开凿挖井。因此,一般普通人家的“古井”常因经济原因,挖好了之后,并没有用花岗岩条石在四周堆彻井围。而我们家古大厝的“古井”却用花岗岩条石,自下而上,从井底一直往上堆彻井围而成的。这便是她与普通“古井”的不同之处,故此,水质特别清澈透亮! 我们家古大厝的“古井”水深,听老人们讲过,这口“古井”挖到十多米深处,并且深及地下的河沙和鹅卵石。老人们还说,在我们古大厝的身后,是一条流向晋江的东溪之水,因此这口“古井”之水,是吸取东溪深处,积累下来的泉水,有好几米的深度呢!这源源不断的泉水,养育了邻近上百口宗亲家人。 因为水怕久积污臭,故此老人们常说,好的“古井”之水,就是要人多吃得透,吃得越透的井水,水质就越好。因此在我们家,从没出现井水不让人挑的事。 我们家古大厝的“古井”因为用花岗岩条石堆彻,所以不管下雨还是晴天“古井”里的水质,都不会因为天气变化而改变,永远保持着清澈明净。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每逢下雨天,都会有不少的邻乡人,到我们家那口“古井”里挑水。因为他们家的“古井”没有条石堆彻,雨水渗透入地底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