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陈靖姑与临水 (第2/6页)
,两边各立两方石刻碑记,都是近代书法名家所写。走过山门,迎面而来是十八级台阶,暗示着陈靖姑十八岁时下嫁到古田县刘杞人家;而再往上行走,又是二十四级台阶,暗示着陈靖姑二十四岁为乡民抗旱祈雨,最后牺牲得道,留下千古清名。 上了这二十四级台阶,正对右侧方向,是一座陈靖姑右手手执画扇,左手护着一个孩童的石雕像。形像地再现了这位妇幼保护女神的风姿,以及她庇佑一方的英容。而在左侧方向,则是灵水宫的正大门,上有“敕赐临水宫”五个金字,字体竖排。导游不忘介绍说,此乃某朝皇帝所赐的牌匾。 跟着导游从这个大门走进去,就是临水宫的祖殿,此殿全部为木质结构,到处雕梁画栋,古色古香。那么,人们不禁要问,陈靖姑和临水宫又是怎样来的呢? 有记载说,陈靖姑(公元767-790年),生于福州下渡,曾经到道教圣地吕山学法,能降妖伏魔,扶危救难。她下嫁到古田刘杞家后,因逢天旱无雨,为民作法祈雨而命殒于古田大桥临水。死后得道,乡民们感其恩德,为她建殿崇祀,后经历朝皇帝封赐,名声大振,终于成为陆上妇幼保生女神。 唐贞元八年(公元792年),在陈靖姑蒙难两年之后,其乡人为了纪念这位降妖伏魔,扶危救难的道教女神,在古田大桥镇中村建造了这座临水宫。自此,临水宫终年香火不断,历代受人景仰。陈靖姑成为人们心目中敬重的道教女神,也是海内外信众公认的“顺天圣母”! 有关陈靖姑的故事,导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