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高山文集_走马福州华林问古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走马福州华林问古 (第2/3页)

门时我感觉有些失望,感觉这寺太小了,心想这次到来是不是有点浪费了。后来细看一下才大吃一惊,原来这华林寺的历史,却是久远而闻名的。经学者们取样鉴定确认,这大殿是千年以前的原木原样,为长江以南最古老的木构建筑,是我国古代木构建筑史上的瑰宝,1982年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林寺”位于福州市鼓楼区北隅、屏山南麓,福建省人民政府东侧。福州“华林寺”建于北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当时吴越国王钱氏割据,福州郡守鲍修让为祈求国境安宁而构建此寺,初名为“越山吉祥禅院”宋高宗赵构曾御书“越山”“环峰”据说残碑犹存,但我却没有亲见。明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原“越山吉祥禅院”被御赐名为“华林寺”至此,寺名沿用至今。“华林寺”经过几次兴废,现仅存大殿依然巍然独立,1985年--1988年10月,重新修复时,增修了山门、配殿和院内的石埕、草坪,并养花植木。

    “华林寺”高十五点五米,面积五百七十四平方米。“面阔三间,单檐九脊顶。构架大方,结构严谨;空间设计、造型、工艺均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大殿立有18根巨型木柱,柱子以上全由斗拱支撑,不着一根铁钉。其建造手法在全国唐宋木构建筑中独具一格,经中、日专家学者考证,对日本镰仓时期(12世纪末)的‘大佛样’、‘天丝样’建筑风格影响颇大。”因此,华林大殿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佐证。

    大殿正中有一个用玻璃台围起的华林大殿模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