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高山文集_走马福州三坊七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走马福州三坊七巷 (第4/5页)

石”和“牛角梳”了。总之这些东西我们没有细心考研,我的朋友向我介绍时,他也是这么说的。

    查考一下“福州三宝”据传“脱胎漆器”是清乾隆年间漆匠沈绍安所创,制作方法分为脱胎和木胎两种。脱胎是以石膏、泥土、木模为坯胎,用麻布或绸布加生漆在坯胎上逐层裱褙。阴干之后,留下漆布原形,上灰、打磨、漆研,然后装饰纹样,形成光彩绚丽的“脱胎漆器”工艺品。木胎主要以楠木、樟木、榉木等坚硬木材为坯,直接涂漆,工序与脱胎相同。一件工艺品的工序多达四五十甚至上一百道。而福州“纸伞”则繁盛于清朝,到了清末民初,城内的伞业发展到300多家。伞骨须是闽北5年以上的青山老竹,经过特殊处理,防霉、防腐、防蛀。伞面则用本地特产精制的棉纸,刷上柿油,再刷上桐油,然后绘上花鸟、人物、山水等图案。一把伞完成须经过80多道工序。福州“牛角梳”的选料和制作工艺也是十分讲究的。一般选用质地坚实、不易弯裂、不伤皮肤的“南牛”角和“北羊”角。经锯、开、劈、凿、流、打坯、等工序制作成初坯,再经过改、办、复、剔、磨、梳等工序制作出梳子,还要按照梳势在角梳上印字,描绘人物、山水,贴上金银箔方为成品。而这些工艺品,我们在“三坊七巷”随处可见!

    在“三坊七巷”的南后街行走,不时会有拉黄包车的师傅奔跑在街前街后,很有仿古风味。若是朋友有兴趣,不妨花上几块钱,叫位黄包车师傅带你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