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高山文集_走马福州三坊七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走马福州三坊七巷 (第2/5页)

”的历史,这里还得闲说一番。据说福州建城,始于高祖五年(公元前200),后闽越王无诸建冶城。其后,自唐末王审之治闽到宋初,经济高速发展,四度拓城,形成“三山两塔”的城市景观。(三山是“屏山”、“于山”、和“乌山”两塔为“白塔”和“乌塔”“白塔”在于山之上“乌塔”在乌山之上。)在封建社会,以宗教和血缘关系为基础聚群而居,是一种普遍的民间风俗。这种风俗形成了郡民的居住格局,著名的“三坊七巷”就由此发展而来。

    从我和朋友这个方向往街道走去,左边是“三坊”而右边是“七巷”我们当时是从左边的“三坊”一直走过去的,到南后街大门,再折回往后走过“七巷”(虽然是“三坊七巷”叫惯了,但“七巷”却比“三坊”更加古老。)而按其地理位置来说“三坊七巷”是在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中轴线以西,西南至安泰河,东至八一七路,北临杨桥路。再以南后街为中心轴,向西三片称为坊,分别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向东七条称为巷,分别是: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巷。2009年“三坊七巷”被授为“中国十大历史名城街”的称号。

    福州的“三坊七巷”总占地面积为38。35公顷,基本保留了唐宋时期的坊巷格局,保存较好的明清古建筑群计200多座,其中包括全国重点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三坊七巷”人杰地灵,是出将入相之地。有如黄璞、陈襄、张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