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71章 科技发展与凉州三院 (第2/6页)
说,石重贵那個修几个小宫殿,跟这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石重贵前后也就花费了十几万贯,张昭这三个院加上大慈恩寺,目前就花费了超过四十万贯。 但双方形成了鲜明对比的是,石重贵这十几万贯是从民间巧取豪夺而来的,其中每一贯钱,都几乎代表着一家百姓走投无路。 但张昭花的这四十几万贯,他连一贯铜钱都没掏,而是直接印的银票,实际成本五贯钱都不到。 凉国特别是凉州经过这十年的发展,户口繁盛,商路畅通,别说四十几万贯,四百万贯的银票,也能消化的下去。 这就是金融的魔力,张昭几乎是用白纸变现了四十几万贯,结果不但没有造成什么损伤,反而因为国子监三院以及大慈恩寺的建设,拉动了一大波的内需。 而且张昭这钱也不是乱花,比如修建保昭塔所用的赤红金砖,实际上就是后世那种土窑烧的红砖。 为了把这玩意弄出来,张昭又搭上了大量的研发费用,到现在虽然使用成本仍然高昂,但却是值得的。 因为光用红砖,也还是无法将四五十米高的保昭塔给垒砌起来,必须还要用到粘合剂,这就逼得凉州国子监天工院,不得不开始着力研究。 张昭最开始给出了水泥的大致方向,研究的也很顺利,因为水泥根本没什么难的,无非就是煅烧石灰石等玩意,然后注意配比而已。 不过最后还是放弃了,原因是太贵了,不提研发费用,光是煅烧石灰石,在这个煤炭开采困难的时代,耗费就是天价。 用木柴当燃烧物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