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41章 又来一个胜子龙? (第1/6页)
戚城,这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城市,荀子儒效篇就曾记载,武王之诛纣也,....朝食于戚。 春秋时期,戚城更是异常重要的战略要冲,光是春秋诸侯会盟,就有七次在戚城。 只不过,当中原一统,不再诸国征战以后,戚城的地利位置就开始不断减弱。 到了现在,如果不是后晋与契丹的大战,戚城仍然是一个寂寂无名的小城。 戚城的具体位置,就在后世河南濮阳市华龙区。 不过有一件事值得注意,就是后世共和国时期的濮阳和现在属于澶州的濮阳,并不是一個地方。 后世的濮阳在黄河以北,实际上就是此时的戚城,而此时的濮阳,在黄河以南。 戚城之所以在晋辽大战中显得如此重要,是因为戚城身后就是黄河。 而在这段黄河上,有条极为重要的浮桥,是此时渡过黄河的重要途径。 因为这座浮桥,可不是马家口那种软趴趴能用战舰就撞毁的浮桥。 而是用了铁牛为木桩,铁链为易笮索(竹索编制物)的高级浮桥。 这种浮桥,非常耗费铜铁等珍贵的物资,历史上唐朝建蒲州黄河浮桥,据说用去了当时全年百分之八十的铁产量。 而在历经战乱的五代,黄河之上还能用的这种铁索桥,只有三座。 陕州保义军节度使境内的太阳桥(三门峡) 洛阳北面孟津的孟津桥。 以及戚城身后的铁索桥。 所以在马家口抢渡失败以后,耶律德光要彻底击垮后晋,就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