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44章 马楚的命根子 (第3/10页)
未因为他的战败而损伤。 反倒是前来进攻的楚兵被视为侵略者,激得各溪洞蛮不断反抗,导致楚兵把彭士愁打的东躲西藏,却总是消灭不了他。 见此情况,不愧是枭雄的彭士愁主动服软,派他的儿子率下属诸部酋长田洪斌、覃行方、向存枯、罗君富等,携锦、奖、溪州印信、地图,向楚国请降,主动去给马希范台阶下。 马希范也实在打不下去了,遂顺水推舟同意。 双方在溪州签订了历史上非常着名的溪州盟约,规定溪州等地,永属彭氏统领。 马楚正式任命彭士愁为溪州刺史,楚国要在此地征税和征兵,都需要与彭氏商量,并经过彭氏同意。 而彭氏则召集南宁州(今贵州黔南惠水县)酋长莫彦殊及十八寨。 都云(今贵州都匀)酋长尹怀昌等十二部蛮。 牂柯蛮族首领张万浚更率大播州(贵州遵义)、小播州(贵州梓潼)、夷州(遵义凤冈县)大小蛮族豪酋三十余人前来。 他们共同歃血为盟归顺马楚,尊马希范为王,使马楚在名义上,获得了湘西、黔东、黔南的大片领土。 这是在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事件,标志着湘西、黔东、黔南、豫东南的各少数民族于唐亡后,再次归于国家。 溪州会盟还立了一根大铜柱,直到后世都存在,铜柱铭文清楚记载了双方会盟的情况。 自此以后,在彭家的约束下,湘西、黔东、黔南的土蛮逐渐接受中原文化,再无大规模的叛乱。 到了明代,这一带的溪洞各族人民,甚至屡次帮助中原王朝出兵平定东南倭寇叛乱,以及抵抗满清入寇。 渝东南一带的土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