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唐儿归_第597章 治大国如烹小鲜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97章 治大国如烹小鲜 (第2/12页)

些土皇帝的权力要小得多,也不敢搞出太天怒人怨的事情而已。

    要是朝廷衰落,那就不好意思了,哪怕是在唐朝,乡官里正拒绝朝廷正常征役夫。被剥夺官身以后,抗拒朝廷新任里正等,都是时常发生的。

    于是在中唐以后,朝廷为了更好掌控地方,增加税收,节省支出等原因,就把乡官变成了役职。

    这相当于就是剥夺了这些乡间土豪的官身,让他们在面对朝廷官吏的时候,变成了屁民,失去了和政府议价的资本。

    比如此前的后唐朝廷就规定,委诸道观察使属县,于每村定有力人户充村长,与村人议,有力人户出剩田苗,补贫下不迨顷亩者。

    在这里乡官不再是官府委任的官员,而是变成了村民共同推举,还要补足贫农缴税以及其他缺失,从肥差,瞬间变成了苦差事。

    此后的后周,更是直接规定,全国各州县的乡村,每百户组成一团,每团选出三大户作为耆长。凡民家之有jianian盗者,三大户察之;民田之有耗登者,三大户均之。

    什么凡民家之有jianian盗者,三大户察之,看着是权力,实际上狗屁都不是。

    因为只能察之,没有执法权,还要辛苦自己脚板去官府报案。

    后面这个就更狠了,耗登者,就是交不起税的,他们缺失的税款,是要由选出来的三大胡均摊的。

    这么一来,本来是乡官的乡间小土豪们,就从官人变成了跑不掉的纳税标杆,就那么杵在田间地头。

    官府可不管你们村有多少人穷的没钱缴税的,他们只需要抓住你这标杆拼命的催逼就行。

    这实际上就是官府在吃乡间的大户,强行在乡间均贫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