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师_大明国师 第69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国师 第692节 (第6/8页)

础不假,但若论运用方法,历史更为重要。”

    “人不读经书,不知自处之道;不读史书,无从治其国家。”

    “今日提经史分流,大约便是这个意思。”

    “同样,为什么要提《王制》?这个事情方才我说了,但没细说,其实研究的再深刻一些,说穿了也简单,无非就是《王制》等礼乐的用途,并非是为了恢复上古时期的冕弁之服、鼎俎之设,而在于考究上古典章制度,明确文化制度发展,为今日的制度设计提供参考,这就是‘通经致用’的实际用途了。”

    姜星火其实没说几句,但句句都在点子上,让这些落榜举子,是真的觉得自己好像看问题的层次和深度,骤然被拔高了好几个等级。

    方姓士子加着小心,本想就此打断,但还是忍不住低声来问道。

    “那为何又要梳理古文、今文学派呢?还请您不吝指点。”

    “古文、今文学派是怎么回事,知道吗?”

    姜星火问的这个问题,还真不是瞧不起这些举子。

    对于这个时代,专心于通过科举这块敲门砖走入仕途的读书人来说,除了科举相关的书籍,其他一律都可以归于“杂书”范畴。

    科举考什么,之前已经说过了,而在科举考试的默认比重里,第一场四书五经八股文>第二场试论、判语、诏诰表>第三场时务策问。

    而经过了这么多年的考试,这些东西,早就有完整的训练手册了。

    虽然大明没有《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但类似的东西,是不缺的。

    譬如诏诰表这些东西,都是有固定模板的,多准备几套,照着往里填,你写的不好不要紧,只是正常得分,拿不了满分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