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51 实践与真理 (第2/4页)
油路,但是用大块的水泥砖铺成的道路,马车跑过,得得做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时代在新县早就看不到影子了,当初就是这种基础工程的建设,养活了新投靠来的那些人手,逐步被扩大的新县工农商三业吸收,唯有士这一行业一直都没什么进展,明末的文人,像样的不到新县来,不像样的来了也没用,他们无法接受新县的知识体系和考核标准,没办法,萧远也只能一的来。 还好,趁着现在人口还少,采用工业流水线式的标准化管理,各管各的一摊,遇到无法处理的事件,一级级的上报,如果全部处理不了,才会送到萧远的案头上来,由萧远做最后的拍板决策,但是普通民生上这种问题可不多,现在萧远遇到的唯一问题就是反应法律过于苛刻。 乱扔垃圾,罚款五十,偷摸,情节轻者,直接就是五鞭子,用生牛皮和铜丝绞成的鞭子,哪怕施刑者有心放水,也免不了皮开rou绽,休养十几天。 若是情节再稍重一,先绑到人流最多的街口示众两天,绑上两天就够一呛了,最后还免不了五鞭的鞭刑。 街头警察,再加上道德与rou身双层惩罚,使得新县的治安绝对屈一指,只是这种重刑却也引起了一定的反弹。 新县现在还没有报纸这种奢侈的东西,但是却有着类似论坛一类的东西,与各终最末端的管理部门一样,用于普法教育等等,什么新东西都先出现在这个立在广场上的巨大布告板上,随后在各级部门的大堂里都能查到相当的书藉,这种查阅是随时随地都可以的。 关于刑法过重这一,萧远亲自写了一分白话版的解释明,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