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混在三国当谋士_分卷阅读4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44 (第4/4页)

 然而再一想到张辽和吕布,燕清又不甚肯定这个猜测了。

    或许张辽的情况,是刚好赶上了四分之一的失效概率?

    不过燕清也无暇太纠结这些小事,等伤情稳定,不再有感染之虞了,就火速将心神投入到繁多事务中。

    万幸,这些倾尽心血的付出,所换来的回报也同样丰厚。

    吕布率兵到来前于各路诸侯的争夺战被打成筛子,萧条不堪的豫州也在燕清与贾诩为首的一批文官的用心治理下,宛若脱胎换骨,焕发出勃勃生机。

    而给它带来最显著变化的根本原因,自然是燕清坚持大规模施行的屯田法,它已发展得有模有样。

    贾诩起初还反对过这提议,依他所见,先安抚当地世家豪强,广纳贤才方是重中之重,毕竟吕布军中现粮草富余,兵强马壮,又暂无强敌敢侵,并无充实粮食产量的紧迫性。

    可燕清却在这问题上,表现出了绝对的权威与不逊于吕布的固执。若他不知未来的大局走势,也多半会认同贾诩的看法,可在明知袁术将于不久的将来败走汝南、旱灾蝗灾亦会接踵而来的时候,燕清深知“寓兵于农”的重要性,当然将积蓄更强大的兵粮续航能力,和建立避免社会矛盾的保障视作必解的燃眉之急。

    他并没有偷懒地将史上的曹cao于四年后开始在许县一带启用的屯田法全盘照搬过来,毕竟历史已经见证了那存在着极大的弊端,对军民欠缺保护,制度的施行也缺少有效监督,剥削量亦是日益严重,还易被豪阀觊觎干涉,后期已是名存实亡。

    倒不是说曹cao手下的谋士就无能了,而是时间太过仓促,在短期内做到安置流民、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