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记_第二章(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下) (第7/10页)

会上,诸家大儒交相驳难,讲论经义同异,后由帝明章亲自定论,乃定《白虎通德论》,教习天下。

    “每隔数百千年,儒门便将有如斯之会,只因人心唯危,道心唯微。”

    “初代夫子身后,儒始分为八,后归于一,便是如此。”

    “道统不可分,天下……”

    停顿了一下,子夏扫视诸人,慢慢道:“亦不可分。”

    “分则乱,乱则弱,弱必亡。”

    “帝位更替,乃天子家事,但若有人想于个中作事,弄自天下分裂,我等,便不可坐视。”

    “须知,一道德,方能一天下,一天下,方可一道德!”

    沙哑的语声仍在室内回荡,诸人逐一起身,告辞退去,子夏一一颔首,间或交待几句下面的事情,只道:“子羽,你留一下。”

    待室中复又安静下来,子夏闭眼静静想了一会,方张目道:“……刚才说的,当然都是胡扯。”

    这句话说出来,子羽却是毫不奇怪,点头道:“那是自然……白虎观之会,是我儒门的耻辱,而非相反啊!”

    ~~~~~~~~~~~~~~

    对儒门来说,白虎观之会所形成的“学术共识”,乃是不折不扣的耻辱,为了把这个地洗干净,后世儒者,不知费了几多辛苦,几多心血。

    只因,在《白虎通德论》中,自有儒门以来第一次,全面承认了“谶纬”这东西的正确性,并将之与儒门经典建立了一一对应的关系,紧密捆绑,对从建立第一天起便坚信“子不语怪力乱神”的儒生们来说,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荒天下之大唐!

    ……但在会场上,他们却都象忘了论语中那些最简单最直接的论述一样,严肃的讨论着,研究着,把那些晦涩不堪的文字一一解读,与历史上的种种变化勾连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