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折骨为刀(重生) 第69节 (第6/6页)
暗中有所勾连,当年北契人能潜藏在燕京城中,恐怕也与秦家脱不开关系。 秦家究竟在当年事中参与了多少,这其中,又有多少是秦征的手笔? “殿下,您身上还发着热,怎么好不穿鞋袜就跑出来?” 桃夭的声音传来,洛久瑶的胸腔里顿时擂鼓大作,她不顾铜符上沾染着灰尘,匆匆拢袖将两枚铜符收好。 桃夭半哄半劝地扶她回去。 回到屋内,洛久瑶擦去铜符上的尘土。 铜符显然已存在许久,也就是说,燕京城下的脏污势力大概早已盘根错节,不知繁茂到何种地步了。 若想查清,恐怕也要寻到始末,从长计议。 洛久瑶收起铜符,又折了封信,差人送往东宫。 -- 翌日,天色微亮,皇帝的御驾出了宫门。 纵使近来事务颇多,为彰诚孝,洛淮仍亲临清台寺,接回太后的尸骨。 皇城内悬了丧幡,寿安宫成了停灵的祭殿,一眼望尽,满目皆是飘荡的白。 太后的棺椁用了上好的金丝楠,四角嵌金,停在寿安宫的正殿,被四周摆满的莲花烛映得金辉四溢。 为表追念,太后丧仪的规制很高,供品摆置,礼器陈设,皆是皇室最奢华的规格。 皇帝辍朝三日,皇室子孙皆着衰服,前朝臣子,王公命妇着素服入宫行礼致祭,食素斋,朝夕哭临三日,之后每日一奠,三十六日方止。 丧礼首日的流程颇多,皇室举哀,群臣行奉慰礼,众人散去时已是日薄西山。 作为太后生前最亲近的后辈,洛久瑶留在殿中,跪在案前续香。 太后生前礼佛,供案旁除了莲花烛,还有堆叠起的佛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