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45 (第3/4页)
册要记一堆竹简的状况,夏瑜可是受够了。 于此同时,武阳的高炉源源不断的生产着远超过这个时代技术的铁水,一时间燕国太子府上的钢剑日渐闻名,“军火”生意越来越红火,负责打理太子府库的寺人桥见到府中日进斗金,笑得嘴都合不拢了。 又三月,武阳大丰收,租庸之制有成,夏瑜趁势将租庸制推广到方城,同时夏瑜派到楚国的商人依照他的要求千方百计弄回了稻种,配合租庸制与粪肥熟田技法,方城开始做耕种技法的变革。 一切都似乎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着。 两年后,公伯厚出使晋国回国,途中嘱咐家仆转途方城。 还离方城有很长的一段路,远远的便看到大块大块规整的田地,田中有农人正在劳作,方城的路修得很是平坦,官路两侧有百姓商贾往来,颇为热闹,这份热闹倒是使得沿途所见的萧索荒芜感再一踏入方城地界时,便被冲淡了。 公伯厚仔细打量,发现不论是田间劳作的农人,还是官路两侧往来的百姓,大多数衣着虽说不上华贵,但倒是比一路所见燕地之中衣衫褴褛的百姓要好得多,而且这方城人气色也好上很多,人人脸上透着一股生气,比之燕国他处面有菜色满眼绝望麻木的百姓,看着要让人舒心许多。 方才进了方城地界没多久,公伯厚便看到路旁有驿馆有司率领在途等候,见公伯厚车架将近,长拜失礼,道:“见过公族大夫。” 公伯厚一见这驿馆官吏,便知道自己转道方城的事十有八九已经被这城中上下人等得知了,本来在蓟都一再听说方城这两年变得十分富庶才有意过来悄悄看看,但此时一见这等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