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8章 皇帝未至,厮杀已烈 (第3/4页)
,把手下这些年好不容易积攒,一直当宝贝的五千燕骑,集中起来,追剿入侵的辽军。 而燕地军民,在面对辽军的入寇之时,自上而下,也是奋力抗争,将士踊跃杀敌,百姓怒争锋,没有丝毫畏惧。其后,随着不断有辽骑参战,其兵力迅速增长到上万人,燕骑人少,终有不支,吃了不少亏。这个时候,安审琦果断派遣北军的五千边骑北上,配合燕军作战,如此方不落下风。 其后,北辽帝委以南面军事的耶律挞烈,又调配了一万骑兵自居庸关入寇。闻之,安审琦又命永清军使马全义率军北上,支援对幽燕的防御。 辽骑机动性虽然强大,但幽燕的百姓都不是任人屠戮的绵羊,那一座座坞堡城池,就是一块一块硬骨头。辽军不是没有尝试过,强行破之,成功击破过,也屠杀过几座坞堡,但很快就会面临,各支燕骑、汉骑的攻杀围剿。 就在大汉军民的竭力抗争中,耶律挞烈的“三光”政策,遭到了极大挫折。跨过燕上,幽冀大地,本该是他们任意驰骋纵横的地方,然而随着战事的发展,很快就发现了问题。 燕地的城池、水脉、堡垒,像一颗颗大小钉子,配合着出击的汉骑,压缩着他们的活动空间。随着河北边军的北上,又使他们兵力处在弱势。没错,辽军那边虽然在动员军队参战,但效率并不高,再加上还要兼顾诸关隘的防御,直接投放在幽燕的兵力也只能逐渐增加。 而对于北上的汉军,也主动袭击过,但面对大汉的军阵,却完全没有下口的欲望。想要拖延疲军,但汉军是步骑配合,并未完全丧失机动性与主动性,最后只能眼瞧着汉军成功进驻诸燕城,加强守备。 辽军也尝试过南下像河北腹地深入,然后撞了个满头包,尤其永清地区,那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