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70章 高俅冤枉 十一 (第4/5页)
织武装商船助战。随便派个文官过去,指挥谁去? 不过蔡京还是要和苏东坡唱反调了,于是就问:“不知沿海市舶制置司能不能管陆上的兵马?” “沿海制置自然要以水军为主,”苏轼答道,“不过水军不一定在船上。沿河、沿海堡垒,岛屿驻屯兵卒,都可以划入沿海制置司水军。 另外,海上、水上的防务也不能都依赖水军战船。在界河市舶司登记在册的商船,一样可以为国家所用。毕竟水军战船数量稀少,商船数量庞大,而且多半和战船一样配备了武器,船上的水手也都勇武善斗。只要适当给予兵器和奖励,就能担当水战了。” 宋朝对于民间的武力,奉行的是限制加利用的路线。民间有保甲,有弓箭手,有效用士,现在多一个“武装商船”也不是不可以。 其实海船拥有武装是公开的秘密,大宋官府并不太在意。相比海商武装的危害,市舶和榷场的收入则更加诱人。 现在苏东坡提出将海商武装变成如保甲、弓箭手一样的民兵,用于对辽作战,则更加符宋朝这几十年来的一贯政策了——多用民兵,少用募兵,以节省开销。 “苏卿,沿海市舶制置司能在冬季界河、拒马河封冻后守住河防吗?”赵佶问道。 “春、夏、秋三季河防,冬季则是塞防。”苏轼回答,“而且界河、拒马河皆有河堤,只要善加利用,是可以在冬季变成长墙的。” “那你觉得由谁来出任沿海市舶制置使为佳?”赵佶又问。 “此事当由陛下圣裁。”苏东坡绝不会点名,虽然谁都知道他想提名武好古,但是说出来是没有必要的。“以臣观之,当以在界河商市威信素著、通晓兵事,又善于营造者为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