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启明_第七节 贸易的讨论(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节 贸易的讨论(三) (第2/5页)

进货呢。他们一旦开始进货,一次性就是上千面吧?总不见得只进几面镜子。”

    “大局来看的确形式很不错,但是产品线要有长期的考虑。”文德嗣心想这莫笑安的商业意识很一般么,下次得把他换下来,可惜两个专业销售都在广州……“镜子对我们来说成本微乎其微,多出一些,扩大用户群体对我们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至于说高档产品,这个交给广州派遣站去考虑好了,他们养活了那么多珠宝匠人,把镜子毛坯折腾的奢华些很容易。我的想法也是让尽可能多的人能用上镜子。”

    “我们就不能考虑将镜子销售到其他地方吗?比如东南亚一带?”

    “可以倒是可以,所以我们才要做澳门工作、刘香工作和诸彩老工作。”文德嗣解释着,“澳门不用说了,本身就是一个窗口,后两者都掌握有相当广泛的海外贸易网,通过他们可以将这些产品倾销到东南亚。”

    “我们自己直接经验好了,为什么要给他们去发财?”李海平对这个问题很不解,在他看来执委会实在有些太高估了这些海盗头子的力量。

    “再说一遍,这个阶段我们不宜多结仇。这年头也不是自由贸易的时代,当海商还是要有些本事的。”文德嗣说。

    可以说1629年的中国海商是个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危机四伏但是利润广阔的空间。

    官商盗合体的郑芝龙,基本控制福建到日本航线,经过这个地区的贸易船,都得缴纳买路钱,否则必然遭到打劫。而且日本幕府也仅仅开放少量城市进行外贸,外贸对象极少,有些地方大名的港口也可以进行贸易,但是每船同样收征1000两银子贸易费。

    葡萄牙/英国/荷兰商船队亦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