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古代山居种田养娃日常 第217节 (第2/6页)
多少就买多少,不管做不做买卖,自家用着也便宜,用不完的,粮铺要收想来价钱也不会差。” 这话在理。 甘氏道:“那我们家也看看,要是能买到粮种的话也种。” …… 沈烈他们归家晚到底是耽搁了些时候,一大帮差吏分头到各村宣讲,才进巳时末,州署衙门仓房大院外已经聚集着不少百姓了,无一例外,都是来看牛看家禽的。 这是关乎生计的大事,许多人和大兴庄村民一样,不是家里一人拿户籍来,而是一家几口全都来了。 而且说是宣讲进村,来的却远不止城外村民,城内的居民也闻风而来,牛他们是不需要,可鸡鸭想养啊。 城里好些人都过成什么样了,瞧着比刚出山的山民还像难民,鸡鸭rou就不说了,鸡蛋都几年没尝过,什么味儿都快忘了。 州署衙门外便很是热闹。 陈老汉一瞧这光景,有些急了:“好的牛别是都被选了吧?” 等急烘烘凑到牛棚那边去看了一圈,就发现自己瞎紧张了,鸡鸭还挺俏,牛却是还没卖动。 因为牛只卖给城外各村真正种地的村民,一个村也只一头,分派给各县的牛一早已经送走,眼下牛棚里二十五头牛关着,对应的是歙州城外大大小小二十五个村庄,应是还包含着眼下未落户到位的。 十五两的牛价贵吗? 那还真不是。 而是经历了大乱前那涨得极凶的粮价,眼下在各村落户的前大乾朝农民们,比不得大兴庄村民一出来就寻着了来钱的路子,一个个的,那当真是兜比脸都干净。 刺史大人是真关心民生,牛也是好牛,除了远路而来疲累,但养养就能好的。可哪怕是一个村子只允合买一头,大多数村也掏不出这银钱来。 不是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