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二百六十三章 三好 (第1/5页)
二百六十三章 三好 同国外汽车业巨头“联姻”,曾被不少中国汽车企业当作是发展壮大的一条捷径。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有的合资生产方式矛盾凸显,中外双方利益博弈日益激烈。因为在合资企业中,中外双方名义上各占50%的股份,权力相等,但实际上最终是能力决定权力,外方在企业中始终处于控制地位,不仅控制着研发权,还控制着采购权甚至包括销售权。而中方只有产品引进,并逐步消化现有产品的能力,没有独立的产品开发能力。如果中方想用本土技术或学别人的技术,外方便会行使否决权。久而久之,中方在合资企业中的话语权越来越少,逐渐退化为一个简单的财务投资公司,而所谓的合资企业也只能老老实实地做个加工厂,挣点制造费。一旦中方想要增强研发、采购和销售话语权时,外方就会通过实施“技术壁垒战略”、“制造平台战略”和“品牌战略”,限制和剥夺合资企业的研发权、销售管理权和自主品牌权。难怪通用汽车总裁曾不无得意地表示,“我们与中国企业各取所需,中国人得到了gdp,我们得到了利润。” 到十多二十年后,外国汽车业巨头更是将其研发的新车型越来越多地引入合资公司,进行所谓的“本土化”生产,但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们这种行为,并非真如他们所说的“造福中国消费者”。而赚取更多利润,并进而打压中方自主发展的能力才是其真正的目的。毕竟,这些国际汽车市场的主角们也不愿意看到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市场中,再出现新的竞争者。 任曦想着改变这一切,特别是汽车产业包含的一个能够让一个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